Thursday, March 28, 2013

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 [死谷國家公園] (III)

第三天的行程 [Furnace Creek Area]

Beatty: Motel 6 => Harmony Borax Works => Furnace Creek Visitor Center => Golden Canyon (Red Cathedral & Manly Beacon) => Devil’s Golf Course => Natural Bridge => Badwater Basin => Artist’s Drive (Artist’s Palette) => Zabriskle Point => Dante’s View => Las Vegas: Aria 

第三天的重點是 Death Valley NP 核心的 Furnace Creek Area 這裡有著 Death Valley NP 最著名的幾個景點,包含了 Badwater BasinDevil’s Golf CourseArtist’s Palette & Artist’s DriveZabriskle Point Dante’s View 剩下還有 Harmony Borax WorksGolden CanyonRed Cathedral、Manly BeaconNatural Bridge Twenty Mule Team Canyon Drive 除了 Twenty Mule Team Canyon Drive 因為沒有鋪路讓我們望之怯步,其他的景點我們都有去參訪。 此外,早上還補去了第一天漏掉的 Salt Creek,是我們這天行程的第一站。

Salt Creek

Salt Creek 不是以美景著稱的地方,而是因為在小溪中的一種稀有魚種而馳名。 這種魚種名為 pupfish 僅僅 2.5 公分長的它,活在鹽分濃度比海水還要高的 Salt Creek 中,夏季還要忍受死谷的酷熱,生命力之強,不得不令人佩服。 Pupfish 冬天會鑽入泥巴中冬眠,夏天又會因為炎熱的天候而死亡率高,所以只有春天是比較容易見到 pupfish 的時候。 尤其是初春之時,是 pupfish 交配的季節,在 Salt Creek 會看到只有這時候才會變成藍黃色的公 pupfish 向泥巴色的母 pupfish 求愛。 我們來時,交配季節似乎已經結束,沒有看到公魚變色的樣子,但 pupfish 倒是看到不少條。 雖然不以美景著稱,早晨或傍晚來 Salt Creek 還是會給陽光染成金黃的景色吸引。

Salt Creek Pupfish

Harmony Borax Works 是我們的下一站。 這是一個硼砂精煉廠的遺址。 透過 3/8 mi 長的 interpretive trail,讓遊客得以了解過去在 Death Valley 採集硼砂的一段歷史。 主要會看到硼砂精煉廠本身、附近的硼砂鹽田和運送硼砂用的拖車。而最後的運硼貨車,因為用 20 隻驢子當動力所以特別有名。 這個驢子車隊因為太有名了,後來甚至成了硼砂工業的象徵。 Death Valley NP Twenty Mule Team Canyon 就是以這個驢子車隊命名。

Harmony Borax Works 的 Interpretive Trail Loop

Harmony Borax Works 的硼砂精煉廠遺跡

Furnace Creek Visitor Center 則算是我們到過的遊客中心裡面,比較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個。 不說外觀已經比一般遊客中心有設計感的多,裡面的展覽更是做得相當精緻。 每一個展覽區都有明顯的標題,即便不想逐一將詳細的解說看完,還是可以很快地抓出重點。 有的展覽還設計成互動式的,除了當場給人更深入其境的感覺,還可以幫助遊客理解一些比較難懂的自然現象。 更不用說,小孩最愛這種可以動手動腳的玩意。 展覽的媒體很多元,有時候是用影片。 如果沒有在 Scotty’s Castle Cook House Seeing Death Valley 的簡介,這裡的視聽室裡也有上演。 螢幕更大,效果更好。 

Visitor Center 美輪美奐的展覽

示範地殼向外推展時,受張力作用而斷裂的模型

Golden Canyon 是離開 Visitor Center 後,往 Badwater Road 南開第一個遇到的景點。 如其名,主要會看到鵝黃色的惡地。 往裡面走去,還可以看到 Red Cathedral Manly Beacon,是這裡的兩大自然地標。 Golden Canyon 健行,多數人會走 1 mi Golden Canyon Trail 接上 3 mi Gower Gulch Loop 形成一個迴圈回到停車場。 如果有更多的時間,這兩條步道之間還可以安插到 Zabriskle Point Badlands Loop Trail 多走 2.5 mi 再接回來。 

Golden Canyon 的入口處

Golden Canyon 鵝黃的惡地

我們時間不多,但又想走到離 Red Cathedral 近一點的地方,所以就選擇一條會走到 Red Cathedral 下面的岔路。 這條路,就是先把 Golden Canyon Trail 走完,再接一條 0.25 mi 的步道到 Red Cathedral 下方。 Red Cathedral 也如其名,就像是哥德式教堂的尖塔一般。 來到它的腳下,只見它筆直地向上延伸,好不壯觀。 如果真的是一座大教堂,信徒大概就拜倒在這樣的莊嚴之下了。 這條到 Red Cathedral 的步道,走到終點會來到一個狹窄的天然石壁龕。 爬進去往上看,彷彿透過捲筒看世界的小孩,雖然視野被侷限,卻使人全心全意地投入那一小塊映入眼簾的風景,好似準確對到焦的相機,成像格外的鉅細靡遺。  

Red Cathedral

Red Cathedral Trail 的終點

如果走 Golden Canyon Trail 再接 Gower Gulch Loop,接上後不久就可以走到 Manly Beacon 附近。 這個山峰有稜有角,一看就跟周圍的景色有所區別,難怪會特別被冠上一個名字。 我們沒有走過去,而是從 Golden Canyon Trail 望到的。 如果不愛走路,其實不用走完 Golden Canyon Trail 也可以看到 Red Cathedral Manly Beacon,所以就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時間抉擇玩法囉! 不過,特別提醒一下,Golden Canyon 這帶的步道都是沒有遮蔽的,非常日曬。 另外,步道的標示也不甚明確,如果想要規劃較長程的健行,最好還是先看好地圖,以防迷路。

Manly Beacon

接續,我們來到 Devil’s Golf Course 這是一個佈滿岩鹽結晶的低地。 幾千年前, Death Valley 曾經注滿了水,形成一個叫 Lake Manly 的湖。 氣候的變遷導致湖水蒸發殆盡,留下沉積於湖底的鹽分。 這些鹽分,除了因為地下水蒸發,帶動鹽分向上堆積,形成岩鹽表面尖尖的紋理,還任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將其刻磨成奇形怪狀的岩鹽雕塑。 由於這裡的地勢稍稍比 Badwater Basin 高,所以下雨也不會積水。 被水侵蝕的少,Devil’s Golf Course 的岩鹽因而得以持續慢慢堆高,不像 Badwater Basin,下雨後就會變成小湖,使得地上的鹽結晶不易累績,較為平坦。 大概也是因為這樣,Devil’s Golf Course 的岩鹽厚度最多可達 2700 公尺之深。 至於 Devil’s Golf Course 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聽說是以前國家公園局出版的響導裡面寫了一句 “Only the devil could play golf on its surface”,所以後來才以此命名。 既然被稱作高爾夫球場」,愛打小白球的老公,自然要來打上一場。 拿出自備球桿和小白球,就演起打球的戲碼給我拍。 旁邊的外國人覺得有趣,還要花錢跟我們租道具,看來在這裡擺攤出租球具是有景可圖 

Devil's Golf Course

老公的打球英姿三連拍之一

老公的打球英姿三連拍之二

老公的打球英姿三連拍之三

我的高爾夫球和 Devil's Golf Course 合影

下一個目標是位於 Natural Bridge Canyon 裡的 Natural Bridge,是一個天然石橋。 Devil’s Golf Course 繼續往南開,再轉進一條礫石路,不久就會來到它的停車場。 下車後,步入峽谷 0.5 mi 方能看到 Natural Bridge Natural Bridge 的形成主要是長期受風蝕而鬆動的石頭,在暴雨來襲時,隨著大量流水的沖刷而被帶走。 沒被侵蝕掉的部分,剛好自成拱狀,如同一座橋梁,因而得名。 天然石橋之外,這裡還可以見到一些其他的地質現象。 其中一個較有趣的是一個看起來像是蠟滴的地貌。 這種地質現象是水在流下峽谷壁時,因為夾帶泥沙又在還沒完全流到地面時就蒸發掉了,所以攜帶的泥沙就附著於峽谷壁面。 長久下來,壁面就留下水滴狀的泥沙,變成現在看到的奇特樣子。

Natural Bridge 正面

Natural Bridge 反面

宛如蠟滴的特殊地貌

Badwater Basin 是往南行駛的最後一站,算是 Death Valley NP 中最有名的景點,因為這裡的高度低於海平面有 282 feet 之多,是北美洲大陸上的最低點。 來到這裡,大家都爭相排隊,要跟步道上一塊寫著 BADWATER BASIN 282 FEET/85.5 METERS BELOW SEA LEVEL 的立牌照相留念。 與這個立牌相互遙望的是在停車場對面的山壁上,寫著 SEA LEVEL」 的牌子。 這個牌子標示著海平面所在的高度,與地面的立牌兩相對照,不難具象化自己所在的位置有多低。  

Badwater Basin 地面上的牌子

Badwater Basin 對面山上的牌子

Badwater Basin 的低漥,使得這裡一旦下雨,就會變成水鄉澤國,形成暫時性的湖泊。 但這些湖泊都不長壽,在高的嚇人的蒸發速率之下,水又馬上回天國的懷抱,讓下面被覆蓋的鹽田露出。 水在蒸發時,會產生一股拉力,將地上的鹽分推擠成規律的六角形框,形成所謂的 Badwater Salt Flat,蔚為一個奇特的景象。 除了下雨產生的暫時性湖泊,這裡其實也有一小片常駐水,就是在木造步道旁邊的那灘。 Badwater Basin 這個地名裡的 badwater 就是在指它。 這攤水的來源是地下水,所以沒下雨也不會乾枯。 只是,因為地表上的鹽份過多,導致地下水一上來就被鹽分「污染」,使得多數生物都無法飲用,所以才被冠上「壞水」的名號。

後方背景中的水灘即為 Badwater Basin 指的 badwater

Badwater Salt Flat 上的六角形鹽結晶

從木造步道走到有六角形鹽結晶的 Badwater Salt Flat 0.5 mi,中間會從木造步道轉換成一條白皚皚的鹽造步道。 如果不是有點溫度,乍看之下還真以為是雪。 說是鹽造的步道其實只是人踩過去久了,上面的鹽礦被踩得很密、很紮實,最後才變得像是一條刻意用鹽舖出來的步道一樣。 但即便如此,還是頭一遭有機會走在材質這麼特別的步道上,新鮮感滿點。 只見還有小孩伸舌去舔地板,看表情推測,應該不甚好吃。

通往 Badwater Salt Flat 的白鹽步道

看完 Badwater Basin 白茫茫的鹽地,接下來則是要到 Artist’s Drive 看五顏六色的惡地。Artist’s Drive 是一個長 9 mi 的單行道,因為入口比出口的位置還要靠南,所以去完了 Badwater Basin 後,往回開時再去比較順路。 Artist’s Drive 上,沿路幾乎都有色彩繽紛的惡地可以欣賞,但通常還是會於以下兩個比較精彩的觀景點稍作停留第一個是一個沒有名字的 overlook,第二個則是 Artist’s Palette 前者我們是因為看到一堆車子停著才跟著停,下來才發現有一個可以走上去的小山丘。 上去後,看到遠方的山壁上紅紅綠綠的,還誤以為這裡就是 Artist’s Palette 

Artist's Drive 上,不知名觀景點所處的小山丘

不知名觀景點看到的景觀

不過,再開了一陣子後,來到一個寫著 Artist’s Palette 的立牌前,才發現剛剛停的是另一個觀景點。 Artist’s Palette 大概是因為在小小的一個區塊裡就可以看到許多的顏色,所以才特別出名。 取名畫家的調色盤真是再貼切不過! 這些惡地的顏色來至於被氧化的各式礦物。 遠古時,因為火山噴發,使大量的火山殘渣沉積。 由於火山殘渣構成的沉積層含有豐富的礦物,經風化後,礦物裸露,與氧氣接觸,隨之氧化形成現在見到的各種美麗顏色。 這是我頭一次見到如此五彩斑斕的惡地,顛覆我心中的認知: 原來惡地不一定是黑黑灰灰一片。

Artist's Palette

下一個來到的 Zabriskle Point 也是一個看惡地的地方。 這裡與接下來的 Dante’s View 都是絕不容錯過的觀景點。 除了 highlight Death Valley NP 自然景觀上的兩大特色,即惡地和鹽田,還集大成,不論於質於量,都會使人驚艷。 Zabriskle Point Dante’s View 的入口都位於 CA-190 上。 我們因為要從 CA-190 離開 Death Valley Las Vegas 去,所以把這兩個景點安排在最後。 

Zabriskle Point 所處的小山丘

Zabriskle Point 是一個小山丘,要微微地往上爬一下,但不難走而且保證值得,因為迎接你的是幾近 360 度環繞的惡地景觀。 先前於 Golden Canyon Artist’s Drive 看到的,外加附近的 Twenty Mule Team Canyon 裡的惡地,在此不但一次全部盡收眼底,還因為是俯角加上廣角的關係,整個畫面更具深度與廣度,使惡地的怪與美形成一種極具張力的對比。 Zabriskle Point 是根據 Christian Brevoort Zabriskie 這個人的名字來的。 他是前面提到,用二十隻驢子運硼砂的 Pacific Coast Borax Company 的副總裁。 雖然不確定為何要以他的名字命名,但這個名字後來就演變成惡地的代稱,偶爾會見到被用在其他有惡地地形的地方。

Zabriskle Point 看到的其中一面景觀

從 Zabriskle Point 看到 Manly Beacon 位於圖中右後方

最後的 Dante’s View 是總結 Death Valley NP 這個旅程再好不過的地方。 位於 Death Valley 東側 Amargosa Range 的山上,這個觀景點的視野只能用無與倫比來形容。 下車來到懸崖邊,真的會倒抽一口氣,因為景色雖然異乎常理的荒涼,卻是美呆了 站在 Badwater Basin 正上方約 1670 公尺,往右望最遠可達 Grapevine Mountains,往左望則到 Owlshead Mountain,往前眺是連綿不絕的 Panamint Range 和這個山脈帶的最高峰 Telescope Peak,而往下看就是死谷中綿延數里的白色鹽田。

Dante's View

Dante’s View 這個地名,引經據典,有文學上的出處。 "Abandon all hope, ye who enter here." 這是《神曲地獄篇》中,但丁踏進地獄之門前,於門上看到的刻文。 過去,因為環境的嚴苛和人類的不熟悉,使死谷對許多人而言,就像是但丁眼中的地獄,是一個沒有希望的不毛之地。 現在,自然的無情依舊,但人類對環境不再如此無知,Death Valley 也不再是給人全然無望之感。 但有一點始終沒有改變我們與但丁共享著景象在一瞬間所帶來的那份震撼。 地獄也好,死谷也罷。 地獄之門跨過去,就是萬惡的深淵;Dante’s View 眺下去,就是寥寂的谷地。 是詭譎也是美麗,而心中激起的波瀾,至今想起,都還餘波盪漾 

與 Dante's View 的景觀合影

沿著稜線走到停車場以外的地方照相

近看過滾滾的黃沙、皚皚的鹽田和濯濯的惡地,詳聽過原住民的傳說、盜馬賊的猖獗、拓荒者的無助和掏金者的大夢,再到 Dante’s View 來看看 Death Valley 的全景,特別有感覺,彷彿之前看到的、聽到的,一切又歷歷在目,原本是一個個獨立的景點或事件,在此卻神奇地產生連結,像是零散的拼圖被拼組起來,構成一幅完整的圖象,讓我又重新地認識 Death Valley NP 一遍。 這趟國家公園之旅,就在 Death Valley 的全景中圓滿落幕。 帶著滿滿的充實感和伴著夕陽的餘暉,我們悄悄地離開。

Dante's View 牽手賞景的戀人

最後補充一下,沒去到的 Twenty Mule Team Canyon Drive 也位於 CA-190 上,介於 Zabriskle Point Dante’s View 這兩個景點之間,是一個 2.7 mi 的單行道。 開進去看到的景觀是惡地。 因為這條單行道沒鋪柏油較難走,加上我們沒剩下太多時間,最後就選擇過而不入了。 留下幾個沒有去到的景點也好,是以後再來的契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